4000多个二本学生群相,将近100个学生的故事,折的是80后90后二本学生的迷惘焦虑,和这个时代的浮躁,让人时时感叹命运的不可控。
今年读过的最精彩的悬疑小说了,不愧畅销了300多万册。两条线,彼此平行着,不经意间,突然交叉了。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这本悬疑小说情节相当精彩,关于爱情婚姻人性的思考,也值得深思。黄灯老师用十几年的教学观察,写成了这本书。到底,读书能不能改变命运?一本值得认真阅读认真思考的书,强烈推荐!这本书中,很多观点还是挺警醒的:如穷人总会花很多钱在婚礼、葬礼上;缺乏信息,信念不坚定、拖延;…强烈推荐,如果你也喜欢静气的文字。蒋晓云的文笔直到这本,我才真切体会到。黎戈旁征博引,却又是那样闲闲地信手拈来。推荐!看到最后,忍不住为“上校”一哭。年代的压抑所致?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。环环相扣,让人欲罢不能。李银河的文笔简练又精准,读起来很是畅快。是为活过。嗯,期待这三本书。值得思索。推荐之!
1、4000多个二本学生群相,将近100个学生的故事,折的是80后90后二本学生的迷惘焦虑,和这个时代的浮躁,让人时时感叹命运的不可控。
2、为何同班学生毕业xx年之后,有人在广州拥有了七八套房,有人还在温饱线苦苦挣扎?
3、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,更重要的是时代,是家庭,还是个人的奋斗?
4、在阶层固化越来越僵化的年代,个人奋斗在当下的意义到底还有多大?
5、穷人不相信自己会变富,怀疑机遇,怀疑其生活产生根本改变的可能性;
即便很穷,也要把钱花在买电视,买一些饮料上…
现在很多人是比以前有钱了,但财富方面的理念其实还是很穷,导致一辈子都困顿于此,不会有更增富的可能。
况且,穷富有时候也是一组相对概念,所以大部分人其实还是很穷。
理念的更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但有意识地去学习,去更新,总归是会引起质变的。
有多久没读到如此好的文字了,许是一两年,或者两xx年。
宋瓷的《人间有草木》是我这两三个月来的枕上书,书中有难得的静气,写的是花草,也是人间的静和,和内心的安宁富足。
真的是世上每个人的人生,细细掰开来,都是一本厚厚的小说。
那么多的起承转合,那么多的爱而不得,众生皆苦,没错的。
她并非有如夏志清所说的张爱玲之遗风,她就是她,客观克制的情绪,环环相扣的人物故事,前世今生般的偶然或者宿命。
更特别的是,很多作家会有性别视角,比如张爱玲亦舒王安忆等作家都是典型的女性视角,金庸等作家都是典型的男性视角。
蒋晓云的视角很绝,无论是描写女性还是男性,都很细腻真实,触手可感。
看完黎戈的书,便觉得自己读书太少,思维太浅。
文字清丽静和,有几分周作人的味道,又有几分汪曾祺的风味,却又都不是他们,她就是黎戈。
读这本书的时候,脑海中总是浮现出《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》,同样的十来岁男孩视角,同样的高贵的人,被周围人的人性之恶所吞噬。
不同的人来叙述,一点点揭开“上校”波澜壮阔的一生,社会的动荡起伏,人生的云波诡,都在其中纵横交错。
大体上还是很值得一看的,只是,这个年纪的男性作家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,笔下真没有几个不“污”的,当然麦家大体上还算好,勉强可以忍受。
80、xx年代出生的男性作家笔下就清朗很多。
电影已经够精彩了,想不到书比电影又精彩很多倍。
意料之内似乎已经结局了,又冒出一个意想之外的。
在情节方面略逊色些,但人物形象塑造真是一绝。
三个人物,篇幅也不长,差不多中篇小说的样子,但三个人物都有血有肉,跃然纸上。
麦家在情节安排方面的精巧,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高妙,个人觉得,在《人生海海》这本书里达到了完美的融合。
李银河今年出的自传,前半段挺精彩,xx年代过来人的人生是某段历史的见证。
谈完和王小波和大侠两段恋情之后(是为爱过),李银河用大量篇幅谈所从事的研究和写作——是为写过。
作为中国研究性的第一人,有些言论确实很先锋。
看着看着,不由自主下单了李银河的几本书:《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》《我的心灵阅读》《李银河谈爱情》。
本书是李玫瑾教授的论文和访谈节目的集结,从国内一些大案下手,层层剖析,谈到了犯罪心理学、家庭教育、人格塑造、性教育等等等等,读完内心很震动,不少理念都被颠覆和改变。
做父母,真的是一生的修行,必须跟着孩子一同成长。
而我们自身,又如何为人处世,如何与自己、与他人、与这个世界更好地相处?
评论列表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