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我要推荐这本书呢?为什么我要推荐这本书呢?因为,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断断续续,低效努力的人。虽然每天都想尽办法逼迫自己,坚持早起、跑步、读书,但却一直都没有明显的巨大改变。
一是,为什么我要推荐这本书呢?
因为,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断断续续,低效努力的人。
虽然每天都想尽办法逼迫自己,坚持早起、跑步、读书,但却一直都没有明显的巨大改变。
直到偶然的一天,经一位朋友推荐,才有幸阅读了《认知觉醒》一书。
一打开此书,我便囫囵吞枣一般,急不可耐地仅用了4个多小时,就通读完了整本书。
书中许多新奇的知识,让我如梦方醒般豁然开朗。
至此才有了,想要概括全书的念头。
全书共分八章,分上下两篇,从上篇的,“内观自己,摆脱焦虑,”到下篇的,“外观世界,借力前行。
”你将通过大脑构造、潜意识、元认知等思维规律看清自己,了解认知世界里的基础设施;
从刻意练习、深度学习、关联、反馈等事物规律中看清世界,提升自控力、专注力、学习力、行动力和情绪力等,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,从而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。
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上篇的第一章,
大脑——一切问题的起源。
为什么地球上有那么多的生物,最后仅,只有我们人类成为了,这个星球上的主宰呢?
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那智慧的大脑。
让我们一起从大脑的成长历程开始,逐步排疑解惑,拨开弥漫在大脑前的迷雾,真正地去了解我们的大脑。
三重大脑,
第一重,本能脑。
本能脑的结构很简单,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,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做出快速的本能反应,用以提高生存与繁衍的能力。
它们是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的,有的只是,应对危险要么逃跑要么战斗,遇到猎物就捕食,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的原始本能。
比如,在《农夫与蛇》的故事中,蛇就是一种只有本能脑的动物。
故事中的农夫,将一条冻僵了的蛇放进自己怀里,用自己的体温救活了冻僵的蛇。
蛇悠悠转醒后,发现自己身处危险的环境中,在本能脑的驱使下,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,然后飞快的逃离了。
而农夫因缺乏对蛇的了解,还以为蛇会跟人一样,拥有情绪,拥有理智,会知恩图报,所以最终在白雪茫茫的寒冬里,留下后悔的话语,凄惨地死去了。
如果农夫早早地懂得了一些大脑知识,我想,应该就不会有这么一出,农夫与蛇的悲剧发生了。
第二重,情绪脑。
大约2亿年前,哺乳动物开始登场,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,开始进化出了情绪脑。
有了情绪脑加持的哺乳动物,其生存优势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可以更好地在恶劣环境中趋利避害。
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,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,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间的亲密度,伤心情绪能引来同伴的关爱等。
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,猫,狗,马以及猴子等动物,它们都拥有与我们人类相应的情绪脑,所以,很容易与我们产生情感上的交流。
第三重、理智脑。
在距今250万年前,人类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时起,其大脑的前额区域便进化出了一个“新皮层”,这个新皮层直到7~20万年前才真正成形,最终形成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脑区。
人类依靠它,产生语言、创造艺术、发展科技、建立文明,从此成为这个星球上的统治者,我们称它为“理智脑”。
理智脑是人类所独有的,但因其诞生的时间较晚,相对于古老的本能脑与情绪脑来说,还非常年轻,对大脑的掌控力更是无法与前两者相比,而且效率也极其低下。
所以到这里,你是不是也想起了,自己曾经无数次地败给了本能脑与情绪脑,在做有益且困难的事情面前,选择了避难趋易,急于求成,贪图享乐的事情,等到事后,想起,才后悔的发现已经过去了好几个小时,又埋怨起自己的自控力实在太差了。
如果是的话,请别抱怨,开始接纳自己的这一天性,并立足长远地去做真正的改变。
成长的过程,注定是不断挑战天性,改变天性,克服天性的过程,不要给自己定太高太难的目标,要从培养习惯开始,培养自己终身的成长力。
评论列表 (0)